从自律崩溃到随缘开挂,我的计划是:没有计划
有位同学问我近期的计划。


带着好奇心探索人生,然后记录总结分享。
这句话看起来并不像是一个计划,因为我们在制定计划的时候,通常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,而我的这个计划是没有目标的,我已经从目标驱动转化为过程驱动。
这其中的区别是什么呢?
目标驱动,完成目标,拿到结果我才快乐,完不成我就不开心,不快乐。
过程驱动,因上努力,果上随缘,不因完不成既定目标而沮丧,因为带着好奇,在过程中反而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有点类似于《臣服实验》作者描述的状态,尤其是今年以来,我完全在随因缘而动。
举例来说:
年后我听从内心的指引,去千岛湖参加了十日内观禅修,在禅修中破了自己关于缺爱的卡点,对苦的根源理解更加深刻了,并且确认了自己的人生使命:为人心服务。
为人心服务,落地来说就是传播爱,因为我深刻理解了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答案。
禅修结束后,本打算早点回家和老婆分享我的喜悦与收获,结果因缘驱动,跟随元吉师兄去了他杭州的禅拍馆,结果禅拍没有体验到,体验了他的人生沙盘,破了我关于与人链接的隐藏卡点。



在和元吉师兄的接触中,我接收到信号,准备去闭一次黑关,结果在回家的动车上,川叔再次电话过来邀请去武汉(之前已经邀约过多次),我决定先了缘,于是先去了武汉。

武汉之行,同样收获巨大,一是结识了几位不同领域的老师,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有了很大的启发,二是更新了自己3年前的人生觉醒课程,三是在与大家的日常接触以及深度个案的过程中,切实感受到了自己修为的提升,四是其中一位老师同样也向我提到了黑关,又给了我一次去闭黑关的信号。

武汉之行结束之后,我本来计划要早点去闭黑关的,结果老婆的右脚下楼梯摔骨折了,我需要在家照顾一段时间,所以有机缘参加了赵越教授《开心》读书会,促使我再次更新公众号,重新打理起了自媒体。

同时,这几天我在六安本地寻到了一位禅拍疗愈老师,去体验了3次禅拍之后,让我对人的内在身心运转模式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

我从年前开始有了在六安本地组个道场的想法,方便全国各地的同学来线下修心念管理。
为什么是六安?因为家目前安在这里,老婆孩子都在这里,而事业是为家庭幸福服务的。
运营一个场地,我的经验还欠缺,这位老师的经验比我要丰富,至于后续会不会产生合作,随缘推动吧,巧的是这位老师几年前跟随丁师闭过黑关,再次给了我信号。
我的人生就是这样,在某一个时间段,总会有各种因缘推动我去往一个方向。
每次我想象的目标和结果并不一定能实现,但总是会有意外的收获,即便当时没有GET到这个收获点是什么。
过去GET不到,是因为觉知还不强,这两年觉知强了之后,往往当下就能GET到收获点是什么,本质上还是认知提升的表现。
再回到计划或者目标这个主题上。
为什么我现在不再制定明确的目标和结果了?
不是没有制定,是过去制定过无数次,绝大部分都实现不了。
为了实现目标,从一开始的生涯规划,到后面的时间管理,目标管理,各种自我管理手段,我学过也练过,但最后几乎都以失败告终。
为此我还陷入过持续的自责中,为什么其他同学都能实现目标,我就不可以?
站在今天回看,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术的层面。
而是过去那些所谓自己主动定下的计划与目标,其实背后都有无形的力量控制,是被动定下的。
也就是那些目标根本不是自己真正想干的事情,也不是自己真正的核心底层需求。
只是自己内在力量不足的时候,觉察力也会很弱,识别不了真相,会认为那些目标就是自己想要的。
一个人持续的,长期的,干着自己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,精神上没有自由度,生命力就会慢慢枯萎。
这根本不是学什么目标管理,时间管理能解决的问题。
根本的核心是要心念管理呀,透过觉察能力的训练,如实如是的看见自己,理解自己,把自己活明白,活出来。
好像老师们都告诉我们要无我利他,但“我”如果没有拿起过“自己”,又何谈放下呢。
而“我”看见的,理解的,接下来要活出的“自己”是什么呢?
其实就是开头的那句话:
带着好奇心探索人生,然后记录总结分享。
这是一个过程导向的计划,而非传统目标结果导向的计划。
但这就是我当下最舒服的状态,只有我舒服了,才真正有可能为人心服务,才真正有可能无我利他。
(完)
看完有收获的同学,下方按钮自愿打赏。
想看朋友圈的同学,加我微信:5611100
感谢你的联结。